中文

English

菌种传代次数为何不宜超过五代?——新葡萄8883官网AMG解读
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  信息来源: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在生物医学研究中,菌种传代次数通常控制在5代以内,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菌种的衰退和变异。在每次传代过程中,菌种可能会发生自发突变,尤其是导致其特性衰退的突变现象更为常见。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,群体中衰退型细胞的比例将迅速上升,从而使整个群体的表型逐渐衰退。例如,本该生长良好的菌株,经过过多的传代后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或产酶能力下降等显著问题。

菌种传代次数为何不宜超过五代?——新葡萄8883官网AMG解读

中国药典对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菌株的传代次数限定在5代以内,目的在于防止因过度传代导致的衰退,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。这一规定并非毫无依据,而是基于长期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,以确保菌种在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具备稳定的遗传特性与生物活性。控制菌种的传代在5代以内,有效地减少了变异的风险,保证了菌种的遗传稳定性。

传代次数过多不仅会引起菌种的表型变化,还可能导致遗传突变。例如,一些菌种在经过多次传代后,可能会出现形态结构的改变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异常,进而可能影响实验与生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严格遵循药典的规定,控制传代次数,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,还能提升生产效率。若使用已衰退的菌种进行生产,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;将这些菌种作为阳性对照菌株进行检验,则更会对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威胁。因此,限制传代次数在5代以内是确保菌种稳定性与实验可靠性的关键。

尽管5代以上的菌种不是绝对禁止使用,但一旦超过5代,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便会受到威胁,容易引发各类问题。只有在传代过程中的形态结构、生理生化特性等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,才可以考虑继续使用。然而,在实验过程中,大量传代并不推荐,因为这会增加变异风险,相当于自寻麻烦。超过5代后,菌种变异的风险会增加,可能导致表型变化、遗传突变甚至污染情况的发生。例如,原本不产孢子的菌株可能突然开始产孢子,或是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菌株可能变得耐药。这些变化不会仅仅影响实验的准确性,也会给生产过程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
为了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,建议采取低温冷冻干燥、液氮保存及超低温冷冻等方法。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动,减少变异风险,从而确保菌种的稳定性与纯度。例如,低温冷冻干燥法通过在极低温度下快速冷冻菌种,随后通过升华现象去除水分,将低温、干燥和除氧有效结合,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,能够保证其保存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。

标准储备菌株可以用于每月或每周进行转种,以备制备工作菌株。然而,有必要强调的是,冷冻菌种一经解冻并用于转种后,便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。因此,在进行菌种传代时,除了要控制在5代以内,还应严格遵循正确的菌种保存方法,以确保菌种的质量与稳定性。在实际操作中,确认菌种的代数是一项重要任务。实验室在接收到菌种后,可将其视为0代,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,评估菌株活力。如果鉴定结果正常且菌株状况良好,该批菌株即可被确定为F0,即母代菌种。然而,需要明确的是,这些菌株并不等同于药典中所规定的0代菌种。

在实际操作中,建议实验室对接收到的菌株进行详细记录和标记,包括其来源和接收时间等信息,以便追踪和确认菌株的代数。通过严格的记录、定期鉴定和检测,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菌种的代数,确保传代次数控制在规定的5代以内。这不仅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,还能提升生产效率,避免由于菌种变异带来的麻烦。使用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优质菌种,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,也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及生产中获得更高效率和安全性。